三位一体的争辩

>> Friday, March 5, 2010

尼西亚会议前后的争论

教会在罗马皇帝康士坦丁执政时没有了外在的逼害,但内在的威胁却正酝酿着。因为由亚历山太区,保加里堂的长老——亚流 (Arius) 所引起的三位一体论的争辩造成了东、西部教会的纷争。

康士坦丁为了解决亚流被亚历山太的主教判为异端所引起的纠纷,于是在325年,尼西亚召开了一次全国会议。这算是教会第一次的大公会议,到会的主教接近三百人。在会中,亚流派提出一种信经,但未被接受。大会后来宣布了尼西亚信经,并把亚流派判为异端,使到亚流和两位主教被逐出境外。康士坦丁运用了政治力量使教会统一,并有了尼西亚信经为普世教会一致所公认的。

在这次会议后的五十余年期间,维护尼西亚信仰最大的功臣为与亚流同教区的亚他那修。他在教会中作执事,在主教亚历山大死后,他接任作亚历山太的主教。他做主教期中遭各方攻击,还被逐出境达五次。当中尼哥美地亚的优西比乌 (Eusebius of Nicomedia) 想把亚他那修除去,并要把维护信经的领袖推翻。

亚流透过新编定的信经上呈给康士坦丁而使皇帝认为亚流有和好之意,于是命令亚他那修恢复亚流在亚历山太的职位,但亚他那修不肯照办,使得康士坦丁将亚他那修放逐高卢。显然亚流派已占上风,不过亚流在336年复职大典举行之前夕,忽告身亡,而康士坦丁则死于337年。这时尼西亚所定的信经虽然未公然地被推翻,但实际上已处于不被使用的状况。

康士坦丁死后的帝国被他的三个儿子瓜分。大儿子康士坦丁二世在340年死后,罗马帝国就分成东、西两部。东部由亲亚流派的康士坦丢 (Constantius) 统治,西部由亲尼西亚信经的幼子康士坦斯 (Constans) 统治。

由于罗马帝国分为二部,罗马的主教就不必顾虑东部皇帝的干涉。在340年,罗马召开一次会议,不过优西比乌一派没有到来,后又因东方教会对会议的决定抗议,就在341年于安提阿召开了两次会议,但还是不能调解对信经的争辩。

优西比乌于341年死后,东西罗马皇帝都认为要重新召开一次的会议来调解争辩,于是在343年于撒底迦召开。但这次的会议不成功,造成东西方教会越走越远。
马格仑丢 (Magnentius) 于350年谋杀康士坦斯夺位后,不久便被康士坦丢所败,并把罗马统一归一版图在东部的康士坦丢之下。此后,康士坦丢为要解决教会的争辩,就屡次强迫西方教会放弃亚他那修,去与东方教会言归于好。经过几次的会议后,康士坦丢和东西两方的主教接纳了西尔米庸 (Sirmium) 宣言;尼西亚信经则被废弃。全教会都接受新的结论,亚流派暂时大获胜利。

康士坦丢于361年驾崩后,其堂弟犹利安 (Julian)接任。犹利安让亚他那修回到亚力山太,但过后一年又把他放逐。在这期间,亚他那修召开了一次会议,承认圣教父们在尼西亚所宣认的信仰,为三位一体论立下基础。

犹利安于363年死后,由约维安 (Jovian) 续位。亚他那修被召回后,接着又被接任的皇帝瓦伦斯 (Valens) 第五次的逐出境,并且于373年死于亚力山太。

亚他那修死后,新的人起来领导神学的争辩,为首的是加帕多家 (Cappadocia) 三杰。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加上于379年拥护尼西亚信经的提阿多修 (Theodosius) 皇帝登位,新的尼西亚信经终于有机会在理智上得到胜利。因为在381年,提阿多修在康士坦丁堡召集了一次东方会议,后来被教会认为的第二次大公会议,编定了现在的尼西亚信经。

无论是之前的尼西亚信仰最初的胜利,期间的亚流派一时的胜利,及现在的新尼西亚正统派胜利,罗马皇帝都有干预在其中,使争论更复杂化,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0 comments:

Sudoku Game

Supplied by Sudoku

Come, Now is the time

  © Blogger templates Sunset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